首页->评论文章

付金萍:千里认父 只为传承传统美德

来源:岳阳文明网 编辑:hunyy_wanhy 字数:1202

  付金萍居住在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马嵬办东街村,是兴平康泰医药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营业员。她的老家远在河南省信阳市,虽然远离家乡,但付金萍的生活并不孤独,因为她在这个离家上千公里的地方“认”了一位父亲……(中国文明网) 

  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亿万中华儿女正是依托这些传统美德撑起民族脊梁,使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度魏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使人肃然起敬。两千多年前,孟子的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至今依然是我们孝老爱老的道德遵循。河南姑娘付金萍在远隔千里的陕西认一位年过七旬的孤寡老人做父亲,就是这一传统美德的鲜活写照。她用1460多个日日夜夜的爱心和行动,诠释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 

  爱心的雏形源于同情。付金萍是陕西兴平县一个药店的普通营业员,老家住在河南信阳,按照常理为这位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老年顾客做好一般服务即可,但是骨子里素有的同情心,驱使她为老人泡茶、让座、嘘寒问暖,做好特殊服务。看到老人的艰难步履,付金萍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年迈的父母也会有老人的今天,应该像关爱自己父母一样去关爱这位老人,这就是同情心檫亮的爱心火花,也是付金萍四年爱心之旅的起点。 

  爱心的升华源于善良。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付金萍主动人老人杨茂然做父亲,坚持每周去探望老人两次或两次以上,为老人做饭、洗衣、料理家务。她为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认为付金萍另有所图,也许是为了贪图老人的钱财,亦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名利思想。其实不然,老人除了微薄的养老金用于生活和服药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至于名利,付金萍根本没有思考过。她的朴实的话语足以证明这一切。“每次看到他,我就会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人人都有需要帮助的那一天,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这就是付金萍孝敬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素不相识到认作父亲,由认作父亲到孝顺有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就是付金萍内心深处的善良折射出来的耀眼光芒。 

  爱心的本质只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礼仪之邦,传统美德内容十分丰富,孝顺是传统美德之本,古有“百善孝为先”之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是摆在首位的,可见孝顺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但要做好“孝文章”也不是人人可为,有的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赡养、不孝顺,怎么可能去孝敬别人的父母呢?连自己的父母都认为是包袱是累赘,又怎么去把别人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呢?但付金萍就有这种情怀和坦荡,有这份爱心和担当。四年如一日的奉献,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都有老的时候,要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当然首先要靠党和政府的优越政策,但同时也离不开全社会孝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只有人人都像付金萍一样,心存“老吾老以及人之”的传统美德,老人的夕阳才会更璀璨。(彭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