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会现场 图片来源:平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平江是一方由红、绿、蓝三色交织而成的神奇土地, 近年来,该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着力繁荣文化精品创作,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迎来了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特别是2016年,平江县文广新局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为抓手,以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文化惠民工作措施、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推动平江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让文化洒遍城乡
依托示范创建平台,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日,沐浴着冬日的暖阳,记者走进平江城乡各地,发现无论是群众活动广场,还是乡镇文化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夜幕下的人们迈开矫健的步伐,跳起欢快的舞蹈;一册册图书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男女老少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一台台崭新的电脑安装在电子阅览室里,噼里啪啦的键盘声划过宁静……
在文化惠民政策的推动下,该县依托示范创建的平台,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惠民的阳光洒遍平江的每一个角落。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2016年,对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标准和市创建规划,该县进一步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加大投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验收。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创建起到文化示范点建设再到文化艺术中心规划,一路汗水一路歌。
——继续推进县文化体育艺术中心建设。多次促成县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修改完善整理规划方案,现已正式确定建设地址为三阳乡大众村,建筑面积300亩,项目建设分二期实施,一期建设群众文化馆和多功能演艺大厅,二期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目前建设用地征拆工作已基本完成。此外,对新建成的4个示范性乡镇文化站进行功能室的完善和设备添置,投资1200多万元,高标准改造新建成10个乡镇文化站。
——高标准建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首先是高标准建设11个被省委宣传部确定的第一批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截止到11月上旬,11个示范点已全部按照“七个一”标准高质量建成并投入使用。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强、人口较多的村,还适当提高了建设标准,如三阳乡密岩寨村,在高质量建好“七个一”的基础上,另外在人口聚居区新建了一个文化活动广场。其次是大面启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着重完善、建设原来具有一定文化设施基础的村,截止11月底,全县已建成基本符合“七个一”标准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20%,建成符合“五个一”甚至是“六个一”标准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40%。
——全面落实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督查落实。截至12月底,“村村响”工程全县24个乡镇全部完成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00万。“户户通”工程通过任务分解、责任落实,已全部将直播卫星“户户通”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发放至全县21个乡镇25918户农户,并已基本完成安装投入使用,电子信息档案录入率100%,新设备的良好收视效果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一致好评。
——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服务平台。建立文化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考核等相关制度,制订因需招募、因人设岗的文化志愿者招聘方案,不断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机制。继续发扬县直文化单位文化辅导员进社区、下基层包片辅导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广泛动员基层文化爱好者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目前,全县现有专职文化志愿者29人,其他各行业兼职文化志愿服务者达8000余人,他们常年活跃在各乡镇村组、街道社区、文艺团体、偏远山区、中小学校等文化阵地,既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基层文化事业发展。
让群众文化活动火起来
落实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支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张爹爹,快点快点!广场舞比赛决赛要开始哒!” 7月29日烈日当空,家住平江县康乐村的彭思义心情和热辣辣的阳光一样火热,心急的正招呼着同伴往平江县人民影剧院跑去,因为他年近6旬的老伴即将要登台表演。
此刻,影剧院早已人头攒动,热烈欢快的节奏早已“嗨”翻了天。“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美平江”2016年平江县广场舞大赛已经开始了。
台上表演活力十足,台下乡亲掌声雷动,“开门红那个好风光,欢乐幸福扑打着你的胸膛……”当音乐响起,聚光灯一照,红裙一穿,脸儿一笑,欢舞一跳……经过长达6个多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城关镇月池塘社区乐呵呵文艺队、长寿镇仿古街健身队、向家镇望湖村广场舞队、长寿镇金尔嘉健身队一举夺得大赛一等奖。
欢快热闹的广场舞大赛只是该县落实文化惠民工程,鼓励支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要进一步拓宽渠道,多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文化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快乐群众、为群众喜闻乐见。”这是平江县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改良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如何让群众活动真正火起来?该局用扎实的行动,递交让人眼前一亮的成绩单:
——牵头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全年共组织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戏曲晚会、“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美平江”2016年群众文化艺术节、2016年平江县广场舞大赛、“湘鄂赣”好声音电视大赛、第三届伏羲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6场次。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视觉与舞台的多元创新,展示县域文化发展与创新成果,为全县广大群众烹饪了一顿顿极具观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视听大餐,深入引领了群众文化活动大发展大繁荣。
——认真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平江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多、活动多,有专业舞台车的队伍50余支,利用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庆娱乐及计生、综治等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演出活动182场(次),举办“欢乐潇湘·幸福岳阳·大美平江”一元剧场文艺惠民演出活动34场(次),举行“周末百姓舞台”演出活动22场(次),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还组织文艺业务骨干包片进社区、下基层开展群文辅导活动600多人次、指导各类节目40余个。
——积极引导乡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016年全县乡镇、村共开展群众文化活动9200余场(次)。其中该局协助指导的群众文化活动多达3000多场(次),如虹桥镇的“知我虹桥、爱我虹桥群众文艺表演”活动,城关镇、虹桥镇的重阳节文艺汇演、童市镇东源村文化活动中心挂牌仪式暨文艺汇演,浯口镇、虹桥镇、木金乡、南江镇、长寿镇举办的2016年春节联欢晚会等,均有该局文艺骨干参与、指导、协助。引导助推乡村文化活动创新发展,鼓励支持老百姓自导自演开展家门口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城乡群众激情满怀、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潜心聚力抓好文艺创作生产活力。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文艺类别丰富,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优势,大力鼓励文艺精品创作与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出台奖励机制对优秀剧团、优秀民间艺人、优秀作品进行精神与物质双重奖励;加大专业人才培训,从县文化馆、花鼓戏剧团选送6名优秀文艺创作人才到省、市对口单位、专业院校进行交流培训。选派7人参加省厅组织的“三区”受援县乡镇综合文化站长培训,充分增强了文化系统现有专业人才的“造血”功能;创作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全县文艺创作作品多达680余个,被省级采用的原创作品有4个,被市级采用的原创作品有8个。
走文物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
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平江是一方将星璀璨、文蕴深厚的神奇土地,有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韵,文为魂的生态文明格局,有全国革命老区·将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华诗词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诗书画之乡等美誉。
近年来,随着平江县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与旅游相互依存,共建、共融、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平江县文广新局在着力推进文物保护的同时,找准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与旅游发展的契合点,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大力推进文物保护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重视力度加大、部门文保措施增强。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文物工作的意见》;增加专业技术人才编制,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内公开招聘1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对口专业技术人员;文物保护资金在财政预算每年300万元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而不断增长。
县文物部门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机制,出台《平江县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平江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实施方案》、《重大工程项目提前介入制度》、《新出土文物保护奖励制度》等。
在对华电平江电厂建设工地进行考古勘探时,发现该县余坪镇范固村有青峰山寺庙遗址和僧人墓群。文物管理所立即联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清代寺庙遗址一座,僧人墓十余座,出土了陶、瓷器等文物一批。另外对蒙华铁路、抽水蓄能电站等建设工程文物部门均提前介入,确保建设工程范围内的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制定《中共平江县委旧址保护规划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文物保护单位张岳龄故居、李六如故居等修缮保护工程,启动“省保”单位李六如故居、张岳龄故居、余氏家庙和“县保”单位黄泥湾大屋、垛子屋等修缮保护工程;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幕阜武术”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做好文物旅游结合文章。紧扣当前平江旅游热门线路,对沿线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适度开发,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从县城向东至石牛寨旅游线路,沿线有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杜甫墓祠、李六如故居等十多处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多途径筹集资金进行保护修缮、适度开发,形成东片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精品线路。筹备申报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等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增强文化旅游的含金量。倾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村落,坪上书院、安定横冲、三市淡江、加义横水、黄泥湾大屋等,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做强文化产业品牌,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发展亮点工程。据悉,该县文化产业发展富有特色,产品丰富多样,比如石膏制品,铜制品,阴沉木制品等,很多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平江扇、平江伞、平江阴沉木工艺品等更是远销欧美市场。
目前在国家好的政策和投资环境之下,很多平江人已经嗅到文化产业诱人的市场前景,投资上千万的文化企业达20家。该县目前有根雕馆4家、文化传媒公司8家,长寿工艺扇、传统酱干闻名遐迩,如华夏影城先后在县城和乡镇投资8000多万建成四个高档次的农村影院。“谷雨烟茶”利用本土烟茶、谷酒等通过古法结合现代包装,打造新型文化产业项目。“阜山窑”利用虹桥本土粘泥,按照古法柴窑烧制出高档精美的瓷器,“楚韵”雕刻利用汨罗江里阴沉木打造精美工艺品等,皆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进一步开拓思路,适应新常态,提升文化软实力,为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2017年我们将继续实施公共文化基础、文化活动惠民、文艺创作精品、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产业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吴改良的话语铿锵有力,催人奋进。明年该县将着手建设“书香平江”六个十,即十个社区书吧、十个行政村公共服务书吧、十个商业场地书吧、十个小区书吧、十个公益讲座、十个小广场。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积淀丰饶的文化厚土,正洋溢着时代芬芳。在文化强县建设进程中,平江县一路高歌,大潮正起。(岳阳日报记者 张紫汀 王昕力 通讯员 方辉)